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这部电影展现了70年来的七个瞬间,不像以往看的电影一样从大人物的角度去讲述这些历史,而是从普通的小人物视角,用优美的镜头委婉诉说着一个个普通民众跳跃于祖国脉搏的故事,来展现那一段段历史,给人一种代入感和参与感。
《前夜》再现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背后的故事,里面的一些场景在现在看来或许会觉得滑稽,屋檐上对民众的求助只是为了寻找一些可用的红绸子,简陋的实验装备,连夜炼制的升旗装置,都显示出那个时代的物质匮乏和百废待兴。新中国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立的,但却是所有民众的希望之星。这个视角,更加折射出70年来的辉煌成绩,这些生动的内容让人们相信历史、被历史感动、为有这样的历史而自豪。
《相遇》讲述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幕后科研工作者的故事。其中最重要的一场戏发生在公交车上,那些远离家乡隐姓埋名的科研工作者,放弃了生活中的一切感情,放弃了自我甚至生命,只为了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原子弹。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是中国跻身国防强国的大事件,也是中国提升国际地位的大事件,成功的背后是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和奉献。看到这儿,感动和敬意油然而生,祖国的强大离不开先辈们的开拓奋斗和热血奉献。
《夺冠》镜头里再现了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并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的故事。与此同时,上海的弄堂里人声鼎沸,街坊四邻围着小男孩冬冬家的电视机看直播,冬冬为了让邻居们顺利看完比赛错过了与青梅竹马的小美告别,在这个平淡故事的背后,是关于责任,是关于承担,是关于舍己为人,也是关于时代楷模的感召力。当冬冬手扶电视天线,挂起一张床单时,仿佛看到了超人的身影,顿时逃脱了生活的繁琐和平淡,充满了无惧无畏的英雄气概。作为观众的我,竟然产生了视觉和思想的跨越,或许在导演的心目中,当时以一己之力调出清晰电视画面的冬冬,正是那个场景下群众的超人吧。
《回归》从谈判、升旗、香港市民的角度再现了香港回归时的情景。为确保回归时间“一秒都不差”,升旗手朱涛刻苦训练不懈怠、女港警莲姐兢兢业业守平安、外交官安文彬与英国人16轮谈判分秒不让,保证了零时零分零秒准时升起中国国旗,当《东方之珠》响起时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唤醒了我们对于1997年香港回归这一历史时刻的深刻记忆。
《北京你好》中,葛大爷饰演的北京的哥更是诠释了小人物的情怀。的哥是一个城市的缩影,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吹牛聊天,都在这个人物身上一一上演。万众期待的奥运门票,更是引发了一连串啼笑皆非的故事,葛大爷最后将自己视若珍宝的开幕式门票送给了远赴北京的汶川地震孤儿,小人物的情怀再次彰显了人性的真善美,仿佛一曲时代的高歌。
《白昼流星》是陈凯歌导演的哲学表达。天际罕见的白昼流星,将宇航员成功返航的故事、两个自甘堕落破罐子破摔几乎走向边缘的年青人的故事、朴实的老书记以人性的善良燃起心底光亮的故事,串联起来。故事简短,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芒。白昼流星,它或许是罕见之光,但也是心底之光,不用向外寻,只需向内找。
《护航》讲述了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大阅兵时,驾驶歼十战机女飞行员吕潇然的故事。这个故事反映出了,每一个历史大事件的大潮背后,都由无数个乐于奉献的小人物组成的小浪花支撑!
《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部以爱国为主旋律的电影,让我们回忆见证那些历史时刻,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这部电影的拍摄角度,本身也彰显着时代的进步和国人的自信,我们不再需要那种呐喊式的表达,温柔地看待世界,那也是一种内心的强大。今天的中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是幸福的一代人,由衷地感谢您,我亲爱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