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时间过得太快,总会让人留下许多感慨,突然想动笔写些东西下来。总觉得自己童年时代也还是有些模糊的记忆,应该把它记录下来,好在若干年后的阳光午后慢慢地回味。
小时候没有游泳池,供小孩子戏水的地方是生产队里的垄沟。垄沟的主干贯穿田野,横跨有一米多。沟两岸光滑平整,没有一点杂草,污泥。每当灌溉的时候,抽水机突突突地从河里抽上水来。我们坐着一个旧轮胎,从上游飞流而下,一路漂流下去。那时的水是多么的清澈哟,溅起的水花不小心溅到嘴里,有丝丝的甜味。常常是小伙伴排着队,一个个享受着戏水带来的乐趣,感觉像在大海里冲浪,像在大河里漂流。
棉花收获的季节,大人们最常干的活是拣棉花。晒谷场上一溜排几大排大花蓬,上面堆满了头一天从地里摘来的棉花,阳光下,白花花的晃人眼。当人们戴着草帽坐在两边一字排开,把棉花按三六九等分开。大家一边干活,一边说笑,虽然太阳有点大,但是晒在身上暖暖的,很舒服。小孩子就在这花蓬下面钻来钻去,嘻笑打闹,不时还会有一些粉红的棉花虫掉到你的脖子里,凉凉的。
小时候是很难得去一趟镇上的,不过家里卖棉花的时候我会跟着父母一起去,当然是打着去帮忙的名号,父母才同意让我一同跟去的。卖好棉花就可以到镇上逛逛了,镇子其实就是一条老街,一踏上那条狭长的青石板,就有了一种与乡下不同的感觉。平时在家大大咧咧的,此刻也不敢大声谈笑,连说话也变得小心翼翼的了。记忆中最清晰的是镇东头的两家小店,一家是一对老夫妻开的馄饨店,去吃上一碗几毛钱的小馄饨,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奖赏了。薄薄的皮子,裹上一点点肉沫,浇上一点猪油,再撒上一点香葱。当馄饨上桌的那一刻,那种诱惑任谁也无法抵挡,一口气吃个底朝天了,汤也不剩。还有一家就是对面的烧饼店,店里的老板娘大家都叫她孙二娘,因为她做的烧饼特别好吃,远近闻名,我们都称她的烧饼为孙二娘烧饼。
二十几年过去了,我还忘不了那个松松脆脆的外皮夹杂着浓浓的芝麻香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