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梨花
发布时间:2021-05-09 被阅读:815 梨花盛开的时候,远望去,每个村庄都被雪白的梨花包围着,恰似一卷卷丹青,那优雅的花香令人如痴如醉。
在我的家乡到处都是梨树,六七十年代那会儿,也是梨树养活了这一方人。梨,每年九月成熟,成熟后分三六九等换成钱,换成孩子们的花裤、花袄,换成学生的书本。赶上老天开眼,兴许还能娶回新媳妇来,所以人和梨树是分不开的,因为要它寄托生活。
吃饱喝足,闲来无事,走在梨花烂漫的田野,当然是最美不过的事。但在那年月,全民都存在着饥饱问题,锅里没有,碗里怎能有呢?老人的嘴上常挂着“年好过,春难熬”,所以梨花开的时候是一个难关,得勒紧腰带过日子,(当然,现在是不存在这个问题了)青黄不接呀!青的没长熟,黄的吃完了。
我小时候,有个小同学说,他们家正月一出,就天天吃“吧嗒”菜。我不解,他说,就是用饼子蘸了盐水,“吧嗒、吧嗒”吃。放学回到家,我和奶奶说了这事,第二天,奶奶装了一布兜咸菜,让我带给那同学。
梨花开了,燕雀忘忧的歌声也能给人带来些舒爽,庄稼人有庄稼人的乐,有种乐观叫穷开心。
村里有位落榜秀才,我们这一辈都叫他高三爷,他在我们村实属学识渊博,而且懂得卦术。一位单身汉经常托高三爷给他算卦,双手往袖管里一插,眼睛挤一挤:“我……我说……高……高三爷爷啊……给我……来……来一卦。”嘴有点结巴,“我嘛时候能吃……吃喝啊……啊……不愁,我……我这辈子……还……还能不能发财?”高三爷了解他,有点懒,就故作认真,白眼直翻,掐着每截手指,“嗯……”故拖长音儿,“老二你命中还真有财啊!”“说……说说看……我……我财怎样?”懒汉惊喜。高三爷摇头晃脑,捋着一把银白色的胡须道:“隔河望见一锭金,欲取河宽水又深。”懒汉不解其中之意。高三爷解释道:“只要勤奋,哪怕河宽水深,你也会得到那锭金。人勤生百福呀。”
春天就是充满神奇的,万物都在相继苏醒,侧耳细听,都能听见它们的声音:“啊,春天来了。”睡了一冬的麦苗,喝饱了春水,抖擞精神,开始孕育金黄的梦想。一开春儿,便能蹒跚走路了,在墙底下晒着暖阳的邻家奶奶,有气喘又熬过了严冬,脸上依然绽放出幸福的笑容。常跟人说,我又熬了一冬,又能多看一年这世上的光景。我寻思呀,咱老百姓,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肯定一天比一天好。
梨花开的时候,便是村里年轻妇女最忙的时候,她们要抓住这大好春色,赶在花落之前完成梨花授粉,巴望着到秋后能收获更多品相端正的果实。
日出云山,妇女们扛着长长的竹竿,(竹竿顶端包裹着白色毛巾,蘸花粉用的),身上斜挎着小布兜,里面装的是采集好的花粉,脚上蹬上自己做的千层底儿布鞋,厚重的棉衣,换上轻装,脚下生风。这个时候,这些年轻的媳妇儿们大秀自己的针线活儿,村里的婆婆妈妈也专门爱盯这个:“哟,这谁家的媳妇儿,人长得俊,针线活儿也这么好呀!”赞叹后一串长长的笑声……
梨花开的时候最能体现梨园人的美,梨花深处藏画中美人,阳光下,她们仰着脸儿,将高高举起的竹竿儿上下翻飞,在梨花丛中,不漏过每一朵,每一支,每一簇,这梨花里蕴藏着她们的梦想。
“春季里,花开万物苏,花红叶绿,草青青,桃花艳,梨花浓,杏花茂盛,扑人面的杨花飞满城……啊……”梨园里飘起了一股亲切的民间味道,透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这是邻家美丽大婶儿在唱我们的家乡戏。婶子人俊,性子直爽,对老人孝敬,又能干,还爱唱,人走到哪,不是笑声就是唱词。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阳光下,男人挥动着长鞭,“得、得、得,驾、驾、驾”号令着牛马,牛马拼命地犁着地,因为这地里蕴藏着他们共同的梦想,种下希望,就有收获。
强大的自然就是如此神奇,一些新绿生叶伸展。田间地头渐渐热闹非凡,一群婆婆妈妈带着刚会跑的娃娃说笑着,一人手里一把小镰刀,一个小篮子,快乐地寻找着嫩绿新翠。
“小板凳,四条腿儿,我会给奶奶嗑瓜子儿,奶奶嫌我磕得慢……”娃娃们唱着不老的歌谣。
梨花开的时候,是春天最忙的时候,但是咱就有一股展胸襟、壮血脉的劲儿,干起活来就如老黄牛,心里只一个念想,只要努力,勤奋劳动,日子准保一天比一天好。春天里就是兴奋的,乐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