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和《华城报》共同成长的过程 一起成长的日子
作者:hcml发布时间:2010-12-28 被阅读:2011 “通过企业文化的学习后,使员工在思想上提高,行动上转变,工作中运用,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显现出效益”,这是我在《也谈企业管理的潜在效益》一文的一段话,文章经2001年第二期《华城文化期刊》刊登。也就是这篇文章刷新了我一生中手写字体变成印刷体的第一记录,也就是这篇文章让我激发了对学习企业文化的无限热情,也就是这篇文章的刊登有了我对企业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其实这并不是一篇写得怎么好的文章,今天再去打开看时,多少显得有些稚嫩和欠佳,但不管怎么说,我得到的是一份成功的喜悦,得到的是一份鼓励。
2003年6月,公司在原有《华城文化期刊》的基础上创办《华城报》,在时任综合办主任周四康老师的指导下,我担任《华城报》的编辑工作。当第一期《华城报》从印刷机上下线时,我们编辑部的同志异常的兴奋,这种兴奋犹如一个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出生一样,孩子是出生了,但如何培养这个“孩子”成材这是一项重要而又长期的工作。为此,周主任多次召开会议,研究与探索如何办好《华城报》的建设工作。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当时的会议要求,“做好报刊的编辑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认真、细致、扎实”。后来我把这六个字作为我工作座右铭来鞭策我。报刊是综合性的,它面向的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员工,同时还有向社会各界展示公司的良好形象。如何让员工更喜欢《华城报》和如何让《华城报》更贴近员工,这是我们办报人一直在研究的课题。为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注重积累一些和公司有关的信息,多和各个部门的员工沟通,从他们的谈话中找到报刊发展的切入点。报刊的发展最大程度取决于文章的质量如何,用员工的满意度来评价报刊所存在的价值。这样的报纸才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
公司现有员工4800多人,其中不免有各方面的人才,如何去发现和挖掘这部份人的才能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通过我们对人物写真栏目的集中报道,如《向全国纺织行业劳动模范胡秀玲学习》、《优秀共产党员沈云林二三事》、《志坚行苦功自成记嘉兴市杰出职工步海峰先进事迹》等等一系列的专题报道。在公司上下掀起了一股学习先进的热潮。通过采访和报道先进人物优秀的事迹,自己从中也学到了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从他们身上找到了人生的闪光点。这也是我从《华城报》中得到的收获之一。从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以厂为家的这种精神,实乃属他们的良好思想素质所显现。
做一行就要爱一行,干一行就要干好一行,理论上是这样,但真正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就很难,培养自己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认知这份工作的价值。爱的奉禄都是相等的,所不同的是我们的思想,一个人的行为是其思想所左右的,能拥有积极思想的人,他的行为必然也是主动的、先进的。在多年的办报过程中,我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找到了自己理想的港湾。这也是我从《华城报》中得到的收获之二。
《华城报》的发展当然离不开广大读者的支持,为什么员工们会如此热衷于阅读《华城报》,这和《华城报》的定位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她始终面向我们的员工,始终把员工放在首位。解决员工中存在的矛盾,提供员工所需要的知识,这些都关乎广大员工的实际需求,这些就是员工们对报刊乐此不疲的原因所在。对于读者们如此的狂热,作为一个办报人内心当然窃喜,但更多的倍感责任重大。因为报纸有一种连续性和完整性,你不可能这个月办了下个月停一下,这样就不叫报纸了。正是在这种紧迫性的驱使下,使我明白了工作的重要性和工作必须要责任心。这也是我从《华城报》中得到的收获之三。
和《华城报》共同走过了八年时光,从中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收获了不少值得珍藏的记忆,为我的人生之路铺垫了坚实的基础。今天,我以一个读者的身份从另一个侧面来看自己曾经的作品时,陷入无尽的暇思中。岁月流逝验证了自己的成长,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成长历程最重要的一部分,每一次小小的成绩都是自己成长的佐证,每一个成长的脚步都是岁月的磨砺。过去的一切不管是得是失,都已成为一种记忆。只有充分把握现在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把握现在就是要经常地鞭策自己、认识自己、提升自己、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扮演的是一个什么角色。也就是说企业中你从事的是什么岗位,就要从哪方面学习,增加自己的业务技能,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做到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在现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每时每刻都有被淘汰的可能,所以说把握好现在是为创造美好明天提供条件。过去的不可改变,但明天我们可以去描绘,去拼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