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每逢师长父母告诉我一些道理,必然不屑一顾,觉得:切,你们这些都是老掉牙的观念,不适合我们啦。
直到慢慢长大,而今可以用“人到中年”四个字来定义的时候,才明白,那些理念,那些文化,那些道德素养,是不会因为时间的久远而失去它们的意义的。
年少时候,觉得说“爱国”,那简直是太肉麻的事情了。可是看到地震的新闻画面,我们会流泪,看到奥运会上五星红旗升起,我们会激动。我们对国家的爱,不到某些特定场合,是不会被激发出来的,甚至更多时候被无视,被隐藏起来。
看到这里,也许会觉得,我扯远了,扯大了,说的太空洞了?
其实,我只想说,我们对工作的热爱,对华城的热爱,对同事的友爱,是一点点潜移默化到我们的生活里、思维中去的。
相信很多同事跟我一样,刚进华城的时候,看着厚厚的一本《华城集团至诚恒业纲要》,书里那些大爱小爱,小无私大奉献的条条句句,轻蔑的一笑,顺带嘟哝一句:我只要会踩缝纫机就好,我只要会剪裁就好,我只要会做我的.........就好。作为一个广播员,反反复复地念读这些,我也一度迷茫,真的有必要吗?
这个迷茫曾经伴随过我,直到有一天,我一个做旅游的朋友对我说起,说他接触过几乎平湖80%的服装厂老板,觉得我们的张总,虽然自身的毕业文化程度不算很高,但是却是最注重文化,注重文化修养和传承的一个老板。听到这个评价,我开始想,是啊,以前我们轻视只懂得赚钱、没有修养的土老板。如果我们只知道机械化的工作,那我们不就成了别人眼中被轻视的土职员?或者说是不动脑子的人肉机器?我们有这么好的一个文化氛围,有这么好的一个表率先锋的老总,难道白白放弃让自己更优秀的机会?
当我开始决定,要让自己更加“文化”的那刻,我又开始思考,什么是我要自我提升的文化?作为一个广播员,是让我自己的普通话更标准?作为一个缝纫工,是让缝纫技术更加精湛?作为.......这些都是片面的。那到底什么是我要追求的“文化”?
带着这个疑问,我用心地一条条去读我们的企业文化。我觉得,华城就像一个家,一个大家族要想昌盛,德才兼备的大家长是必须的,这个我们华城大家庭具备了。其次呢,该是我们这些兄弟姐妹之间的互相友爱,之前富士康集团一次次的出现跳楼门,很大的原因就是员工觉得公司冷漠,心冷了,哪里还来的动力呢?只有心中有爱,觉得去公司上班很愉悦,很温暖,才能喜欢上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工作。一旦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感情,自然就会去思考,我要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光有爱,不够。我们还要有素质,这个素质,不是不吐痰不骂人就算有素质了,那些我要达到的素质,在公司文化的《修身养性篇》里都有,我先是读,再是去思考,去理解,反反复复,并且在现实中遇到事情的时候,想想那些话,慢慢地改进不足,让自己成为一个别人眼中有涵养有素质的人。 我们说,同样一个孩子,在不同的家庭长大,会成为截然相反的一个人。所以我庆幸自己当年选择进入华城集团,进入了一个有文化的家庭。之后成长的过程中,有叛逆不可避免,但是,一些家庭的规矩,一些家庭的思维、理念,不经意间,一点点地影响了我们。等有一天我们大了,懂事了,会自豪,这样一个家庭,给予了我们很多,让我们比别的家庭的孩子,懂得了更多的道理。同样是普通的员工,可是我们是有内涵、有素质的员工。工作岗位是不分贵贱的,但是人的品德、素养,是分高低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希望各位兄弟姐妹和我一起,不断地学习公司的文化,提升自己的素养。
某一天,别人聊天的时候说:平湖那么多服装厂,华城集团的员工是我们见过的最有素质的员工的时候,那份自我内心的骄傲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