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勤奋难学,懒好惯”,这是我们每一位华城人在生活和工作当中亲身体会出来的。勤奋能使人对人生充满希望和信心,对本职工作充满激情和动力。勤奋的人讲究“成”与“功”,“勤”与“奋”是“成”养成了“功”。同时,“功”也造就了“成”,正所谓,功到自然成。而懒惰的人,对生活得过且过,对工作也马马虎虎,喜欢“玩”与“乐”,享受在玩乐之中。
有人说:“天才在于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和百分之一的灵感。”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十分贪玩,不喜欢读书。有一天,他出门玩乐时看见一位老婆婆拿着一根铁棒不停地在石头上磨。李白便好奇地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说:“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一根绣花针。”李白吃惊地问:“那要磨到什么时候啊?”老婆婆耐心地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绣花针。”从那以后,李白再也不那么贪玩了,发奋读书,一心扑在学业上,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诗人。
而懒惰的人只安于享乐,不求上进,曾记得以前我们学过的一篇寓言故事《寒号鸟》,以前在森林里住着一只寒号鸟,它有美丽的羽毛和动听的歌喉,而且也很骄傲,一天到晚与玩伴比赛嗓音,与凤凰比美,四处玩乐。一天在玩耍时,对面邻居喜鹊好心地对寒号鸟说:“冬天快要到了,你怎么还不筑巢?”寒号鸟不屑地说:“天气这么好,正是游玩的好时光,再说离冬天还远着呢。”说完又去与玩伴比美去了。过了不久,冬天到了,而且还下了一场大雪,鸟儿们都躲在温暖的巢里过冬,只有寒号鸟躲在岩缝里不停地颤抖:“哆嗦嗦,哆嗦嗦,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到了第二天,太阳出来了,寒号鸟又忘记了夜里所说的话,又四处游玩去了,到了晚上,可怜的寒号鸟在岩缝里冻死了。
勤奋是付出,勤奋是奉献,中华民族历来都是勤劳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曾出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而在我们华城的一线岗位上,也曾听到或看到过许多为工作废寝忘食,舍小家顾大家,任劳任怨、勤奋不已的人和事。当我们在工作岗位上看到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出货任务而忙碌的工友,在文艺演出现场、服装技能比赛、书画比赛等各项技能比赛及工作岗位上取得良好业绩的佼佼者,我们既羡慕又感动,然而在感叹这些时是否会想到他们取得这些业绩的背后有十倍辛勤的努力和汗水。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让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充分发扬“团结、勤奋、奉献”的企业精神,远离懒惰,拒绝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