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华城报第3期

首页 > 华城报 >2014年华城报第3期

过年话红包

作者:hcmlcom发布时间:2014-02-26 被阅读:2638
    迎春联欢会上,副市长钱勇彪说:“我们的感谢是空话,张董对员工的感谢是实实在在的红包。”一句非常幽默的话说得大家掌声不断。
    其实作为中国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红包情结。红包是独属于中国的新年特色之一,民间认为分压岁红包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者传说中的“年”“祟”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红包里的钱贿赂它们从而化凶为吉,所以那张象征活力与喜气的染有中国红的纸,包进的不仅是钱,还有真挚的祝福,盼望着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清人吴曼云有诗名为《压岁钱》:“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可见过年最忙碌的不仅是劳作了一年的大人,春节还是小孩子的“战场”。过年、红包、压岁、鞭炮……这压岁的红包牵系着一颗颗纯真的童心,传承着年的文化和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其乐融融的美满亲情。
    时至今日,很多民俗文化已经被忘记,而过年的红包依然盛行。犹记童年时,最盼望的日子便是春节,因为春节有新衣穿,有好吃好玩的,最重要的是新年有属于自己的红包。“过年了,拜年啦……”一声声响亮的问候便可换得一个个鲜艳的红包,即便有时候,大多红包会被收起来充“公”,交学费或贴补家用,可是好歹能得到一部分由自己自由花费,可以买鞭炮、买糖果,买自己想要的小小礼物,那种幸福是完全不会被打折的。而且那时候,家家都不富裕,平时都很节俭,只有过年时,可以小小地奢侈一下,如果红包被肆意挥霍一空,心里是不会好受的,都会很自觉地留一部分。红包,是孩子们的第一份收入。况且在红包的传递中,传送的是年的喜庆,是家的和谐,是幸福的滋味,还有我们中国人注重礼尚往来的传统美德。
    转眼人到中年,红包就成了一种小小的“负担”,因为需要自己花钱包出去了。可是每每看到女儿也好,亲戚朋友的小孩也好,他们收到红包时那快乐的笑容,瞬间就能把我的心打动,让我也觉得非常满足,这小小的“负担”背后隐藏着太多的喜悦,使我、使大人们乐此不疲。社会的进步,还有生活条件的日渐富足,使红包有了新的用处,大多数家长不再收交孩子的压岁钱,而是任他们自己安排,购买学习用品,课外读物,学习一些琴棋书画之类的课外技能。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账户,把红包存起来,有计划地运用。当我们中国的人情红包形成了一种复杂纷繁的“文化”时,只有过年的压岁红包还是那么简单和纯真,能给人带来由衷的喜悦。
    而今身在岗位,我们都有企业给予我们工作的回报,华城给我们的是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就像孩子期盼着压岁的红包一样,我们也期盼着自己的劳动所得,但是每个人都知道,收入和付出成正比。为了我们给孩子的红包厚一点,为了领导给我们的红包厚一点,让我们尽职尽责工作吧,坚定自己的目标:今年我会比去年做得更好!
Copyright © 2005-2025 by 平湖华城茂麓制衣有限公司. 浙ICP备0500946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48202000251号


地址:浙江省平湖市经济开发区兴平一路508号 电话:+86-573-85091999 邮箱:master@hc-ml.com
嘉兴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 推荐  嘉兴经信电子商务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