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青春时,我怀着满腔的热情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开始了自己的漫漫打工路。在这些年里,也曾挫败过,也曾得意过,在不同城市追寻同一个梦想,沮丧或者欢喜,但从未放弃。更多的时间里,我总是独自一人行走在城市之中,绚烂灯光下,欢快劲爆的音乐在耳边不断回响,这时的我则愈加怀念故乡,怀念曾经年少的青葱岁月,也怀念那纯朴秀丽的山村美景,这所有种种,如同故乡的云,从我脑海轻轻飘过,心中便顿时平静。
呼唤
儿时的我,最好奇的便是那远山的呼唤了。我生在这个小山村里,地势低凹,四面环山,从山上到村里是绵延整齐的梯田,村里的大人们在这梯田里劳作,春种秋收,夏育冬藏,生生不息。村子里的人在田间劳作,家里的老人、妇女就会早早回家做饭洗衣,那时还没有手机,家里做饭的人只要饭菜做好,只须对着山的一边大声呼喊:“***他爸,饭做好了,快回家吃饭吧!”山谷的回声不绝于耳,在田间劳作的人也定能听见家人对他的呼唤,便会早早收工回家吃饭。在这个纯朴的山村里,在那个通讯工具还不够发达的年代,这种原始的呼唤就可以传递信息,幼时的我曾天真地以为故乡的山就是一位博爱的母亲,可以将你的所有委屈包容。我曾经对着大山呼唤、哭喊,也常常因此被大人们取笑,长大以后知道,这就是“回声”,非常的平常普通,但是曾经用于那种亲人间的质朴呼唤,常常萦绕在我梦中,让我倍感温暖。
松涛、荷塘
故乡的山上生长最多的就是松针树了,松针树笔直挺拔,叶子细长如银针一般,当风起时,站在树林中,能听见松针被风刮过的声音“呜……呜……”。小时候爷爷说,这是山神在说话,一定是哪家孩子不听话了,跑到山上的松树上折新枝了。松树对于居住在那的乡亲来说浑身是宝,松叶、松果枯黄落下后用耙子收集起来放在柴房用来生火做饭,火势是很旺的,烧出的饭菜也有一种特别的松香味。在湖北各个城市的早点摊上,都有一些老板喜欢用新鲜的松针叶洗净垫在放小笼包的笼底,这样蒸出的小笼包特别清香可口。而松树干又是很好的木材,小的时候,有时会跟随奶奶到山上去耙松针叶,我最喜欢捡掉在地上的松果了,小小的松果呈塔形,一层一层叠上去,很好看很别致。而老家的荷塘,那就更是美不胜收了,在山与山之间,田与田之间,星罗密布着大大小小的荷塘,到了夏日,荷花盛开的时节,只见湖水涟涟,碧绿的荷叶之中衬着荷花的洁白、粉红,每日随着时间变化,晨开暮闭,如果是刚下过一场小雨,就可以看见有透明的水珠在荷叶中晃动跳跃,非常灵动。夏夜,月明星稀,天气闷热,搬一张竹床到荷塘边乘凉,蛙声连连,阵阵清幽荷花香随微风飘来,心旷神怡。
日落西山暮牛归
一直记得有一次爷爷带我去深山中放牛,在深山绿草茂盛处找一个木桩把牛绳拴上,爷爷背靠松树,坐在小板凳上抽着自制的水烟,我在丛林中奔跑,追野兔,摘野花。突然下起雨来,爷爷打开带来的大大的油纸伞,我在伞下,看细雨徐徐落下,牛在远处安静地吃草,爷爷给我讲那些古老的传说。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雨停了,爷爷牵着牛回家,而少不更事的我坐在牛背上,摘一片荷叶当帽子戴在头上,雨过天更蓝,青青稻田尽头的天边划出一道七色彩虹。许多年后在林语堂的书中读到唐代李白的诗句“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当下觉得李白当年所遇定是如同故乡山村般美丽的地方吧!
抬头便是一片天,低头脚下都是一方土,怀着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在而今这片天地大步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