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每天和数字打交道,计算器是我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今天上班,不知怎地,按键总是跳不出数字来,就叫胡师傅帮忙换了一台。拿着新换来的计算器,不禁让我想起了许多、许多……
我是六十年代初出生的,那时上小学,有一门课是珠算课,可能现在的小学生都不懂什么叫珠算课,那就是用算盘来计算数字的课。轮到珠算口诀,我可能对数学不感冒,偏偏父亲就是教数学的,所以在小学没少挨父亲的骂,但是就算这样,我的珠算还是没怎么的。那时候,我想,要学它干嘛,难道工作了背个算盘上班吗?打个草稿不就完事了。工作后好多年,我都没有接触数字,也就没有碰过算盘,真正对珠算入迷是在偶然的一次工作中。那时因为小孩较小,在家闲暇了一段时间,由于九十年代,分田到户,棉花是农户主要的经济来源,那时我们衙前有个收棉站,站长知道我文化程度还可以,让我去做会计,就是算算农户拿来多少棉花,去掉水份,看看等级出样率等,再给农户多少钱。
上班报到第一天,站长拿出一个大大的算盘,我一看呆住了,你知道,那时出售棉花的农户排队排成了长龙,要是用我那点珠算的水平,我哪能胜任这份工作,不被棉农骂死才怪呢。要知道农户是靠天吃饭的,今天没轮到,过天来还得晒晒干,还不知道天气怎么样,棉花是最怕潮湿的。我就对站长说:能不能用科学点的工具来计算。后来他去弄来了一台大计算器,带印票据的,在我后面配了一个老会计做复核,那个老会计你真不知道他的珠算,那才是一流的。耳边只听到“噼噼叭叭”的算盘声,晚上一盘点,我用计算器,他用珠算,总是他先完成。从那时起,要是碰到清闲时,我就跟他学珠算,在收棉站一干就是三年。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文明科技的迅猛发展,高科技的东西真是目不暇接,对有些新鲜事物,我真是雾里看花,一点也看不懂。
现在,我们每时每刻都要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句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不珍惜现在每一次学习机会,你就会和社会脱轨,就会被时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