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如海
作者:hcmlcom发布时间:2016-08-05 被阅读:2324 在华城工作的六年时间里,我坚持向《华城报》投稿并时常有收获。在《华城报》上我们可爱的员工朋友可以尽情地抒发对父母和公婆的尊敬与怀念,而我对于书写父母却迟迟难以下笔。他们对于我是那么的熟悉,是我最亲的亲人,怎样写好他们让我颇费脑筋,静静地思考,昨天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在眼前。
父母都是解放后的第二年出生的,对于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那代人,生活是苦难的,物质是匮乏的,但精神面貌是自信的、蓬勃向上的。当我记事以来就觉得父母很忙,早上一早就要到生产队去上班,中午回来,急匆匆地扒口饭,就要给我和妹妹吃饭。家里还养了头母猪和十几头小猪,当时我爸还坚持喂猪的水要烧开,这样猪吃了要有营养长得快,才能卖个好价钱。中午如此,晚上也是如此,要加晚班,比我们现在的服装厂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服装厂还有礼拜天,他们一年四季也就几个假日可以休息。当时家里都没钱,在我的印象中,一年四季就是咸菜汤,油炖菜,翻来覆去就这两样,偶尔来客人,父母才会把平日精心喂养的鸡杀了招待客人,我和妹妹趁此机会打打牙祭。我有时候问父母:“一天到晚这么干累不累?”而母亲则笑着说:“啥杜肯定啥杜(平湖话啥杜就是累的意思),但看着你们姐妹俩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也就不觉得累了。”当我读三年级的时候,也有点懂事了,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三年级的时候开始烧饭,农村的土灶头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高度够不着,脚下用小凳子垫着才够高度,烧饭经验不够有时候把饭烧焦了,有时候又烧得太烂了。父亲有时候会发脾气说浪费粮食,而母亲一句埋怨的话也没有,有人烧好已经不错了,下次烧的时候当心一点,把米放锅里,放水一手板刚好,这个经验一直到现在还管用。现在我对我儿子说:“你老爸十岁就能煮饭了,你现在十三岁了上学还要奶奶背书包,你羞不羞。”他说:“我肯定不信,我十岁的时候还叫奶奶帮忙穿衣服,你就这么能干。”
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中央号召,家家户户分田到户,日子才改善一点。在1983年的时候母亲说要造两间三层楼,当时我听了高兴得睡不着觉,母亲能说出这样远大的目标,她相信中央的政策能勤劳致富,也说明母亲的眼光是不俗的。1990年的时候如她所愿,我家跟大伯家共建了四间三层楼,造得很坚固,《平湖日报》还来采访,邻居家很羡慕。那时父母才四十出头,等到我结了婚生了女儿,母亲的观念很传统,她说生一个少了,小孩孤独,再要一个,小辈我来带,你们上班去,攒点钱再生一个。她从五十岁开始带孙辈,晚上还陪他们睡也不觉辛苦。她也能与时俱进跟我和爱人说:“我们要到平湖市区买房,两个小孩学习的环境相比农村要好一点,我就是吃亏在没文化,日子过得很艰苦,现在不能再让小辈吃亏了。”我说:“你跟爸爸年纪也大了,买房子我们来好了。”而母亲说:“你们上进一点,多挣点钱,要光明正大,要合法合理,我们有养老金还种了几千尺蘑菇,你老爸还在帮人打工,买房还是有希望的。”在母亲支持下我们一家在平湖买了房。在平湖的第一年我在华城上班,晚上不加班,女儿在平师附小上六年级,每天我一早送女儿到学校然后到华城,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老妈在新仓帮我带儿子,等小的也到平湖读书再来平湖照顾我们,到了平湖后,她天不亮就起来烧饭、烧水、洗衣服、拖地,一刻不停,全心全意地扶持这个家。对于母亲我有太多的语言想讲述她,但真的是爱在心里口难开。记得前年年底,她把养老金、种蘑菇和老爸打工的钱都给了我,叫我把房贷一次结清。我对老母亲说:“这是你们的养老钱,我不能用,房贷有利息,不比私人借不难为情的。”而母亲说:“就是因为有利息才还掉,你还有两小孩,读书要很多的钱你也不容易。”母亲一直为我们的生活考虑,妻子也考虑到两个小孩,花销会很大,选择了去日本务工为小孩的成长做铺垫,在这样的家庭里我很幸运,上有父母的鼎力支持,又有老婆的理解。
亲爱的员工朋友们,世上唯一等不得的是父母年龄的增大,身体的衰老,让我们尽可能地多陪伴父母,多和她们聊聊天,她们是你一辈子的牵挂。祝天下最可敬的母亲们,身体健康,快快乐乐地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