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城报第21期
首页 > 华城报 >2016年华城报第21期 长征留给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都是在书本上知道的,虽不曾身临其境,去历经那浩浩荡荡的革命岁月,但也在字里行间读懂了长征的太多艰辛与不易。长征途中所有战士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共产党必胜。在敌强我弱的情形下,不怕牺牲,不畏征途艰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跨越雪山草地,转战两万五千里,杀出一条生路,最终获得胜利。
今年是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重温长征历史、传承英雄精神。八十年沧桑弹指一挥间,尽管长征的历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行渐远,但长征精神已经成为勇于奋斗的人的座右铭。其实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部长征史,从呱呱坠地到应付各种疾病、自然灾害,长大成人,父母的养育,生命的自强不息,再到自己成为父母,把自己的孩子抚养成人,培养成材,代代流传。过程都是艰辛、曲折甚至痛苦的,但都没有阻挡我们乐观向上的精神。我们爷爷那一代流传着一句口头禅: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就这种精神,让他们再苦再累也扛着,不让自己的子女受冻挨饿。我们应该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这个年代。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我们不但不能忘记,还要传承。新世纪的今天没有雪山和草地,但道路同样曲折而漫长,国外社会动荡,国内经济不景气,同样面临历史和时代的挑战,在这里我一定要说说我们的华城集团,一部成长、壮大的长征史。从当初的五十余人到现在五千余人,二十几年的发展,二十几年的成长,成功跨越三大步,从小作坊到大企业,其中的艰辛恐怕只有张董知道,员工感受到的就是变化,工资的提升,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些成绩来源于华城企业自己的长征精神,“团结、勤奋、奉献”,力量来源于团结,智慧来源于勤奋,成就来源于奉献。这点点滴滴不正与长征精神相吻合吗?长征途中的团结友爱、优势互补向着共同目标齐心协力等,这些不都天天在我们车间体现嘛。华城企业员工就是长征途中的战士,领导者是张董,信仰是我们的企业文化,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其中不乏有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为我们播下了坚持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信念和品质,这种精神在华城体现得一览无遗,九十年代初打工都是纯粹雇主与员工的关系,没有归属感,但华城就不一样,全心全意为员工营造一个家的环境与感觉,统一的套间宿舍配备空调,食堂实行点菜制,让每位员工按自己的喜好点菜。最具特色的是夫妻房,夫妻双方在厂里工作就能拥有一间二十几平方米并且有独立卫生间的大房间。有人说,这成本太高,其实不然,正所谓安居才能乐业,每位员工有愉悦的心情,员工的流失率也就降低了,工人稳定了,质量就能稳定,效益才能提升。厂里现在90后很多,他们对打工的理解不是“你给钱,我就干”这么简单,这些是低层面上的满足,最高追求是达到自我尊重,社会认可,企业认可。为丰富员工精神物质生活,企业创办《华城报》,让员工有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让情感得以倾泻,让员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让员工在文化、技术、思想素质方面,全面提高,活出尊严。尊重员工的创造,倾听员工的心声,及时解决员工的问题,为员工打造平台,尽管离我们的愿景还有一些距离,但方向对了,也就不远了。
当下社会很多人的价值观扭曲,以金钱为中心,忘记了最重要的东西。社会浮躁,抱怨越来越多,为什么房价与工资不成比例,为什么坑蒙拐骗得以横行。当我们急功近利的时候,当我们盲目攀比的时候,就失去了生活的动力,这就需要以长征精神为导向,凝心聚力,感召励志。现在,我们重温长征历史,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丈量漫长的征程,而是用心去感受和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不能忘记历史,尽管还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比起先烈,我们又何足挂齿。我们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脚踏实地,实现属于自己的那个中国梦。
浙公网安备 33048202000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