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行节俭 反对浪费
发布时间:2021-02-21 被阅读:834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重提“舌尖上的浪费”,对于餐饮浪费现象,他更用八个字作评价:“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对于粮食安全问题和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社会风尚,习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守好每一寸耕田,用好每一粒粮食,是夯实我国粮食安全底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粮食是我们赖以生存之根本,国不可一日无粮,家不可一日无米。去年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今年我国沿海地区遭遇台风、洪水侵袭,灾难让我们倍加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日前,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手编写的最新版《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在罗马发布。报告预测,在全球范围内,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2020年饥饿人数至少新增约8300万,甚至可能新增1.32亿。
尽管一直以来,中国坚守耕地红线,藏粮于地,也在“增产”方面下足功夫,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位华城员工必须要给力,一定要齐心协力,摒除浪费之风。以身作则,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影响身边的人,勤俭节约,从我做起。在公司,倡导全员动员,回到家,倡导全家动员。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节约其实就是在无形地增产。在当前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浪费行为作出的重要指示,重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在拧紧我们节约粮食的意识之弦,让勤俭节约的习惯成为我们处世的一种永久风尚。
最近有报道称,食物浪费问题愈发凸显。数据显示,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率为11.7%。每天,数以万吨计的食物被从餐桌上丢弃。员工食堂成食物浪费“重灾区”。 “粗略估计每天至少有四分之一的食物是被员工倒掉的,甚至有的人米饭整碗倒掉、菜肴只动了几口就扔在一边。”这样的现象在某些企业内十分普遍。“一个规模不大的中型食堂,仅一天收集的残羹剩饭重量就能达到几十公斤,一年下来就有数吨食物被白白扔掉……”
面对这样的现象,最近我搜集资料,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在下午《心灵驿站》节目做了一期专题,呼吁员工们在节约粮食方面要更进一步。《十大文明》里面有一句话“吃多少打多少,浪费粮食可不好”,这句话我们每天听,之前刘老师也在广播里经常倡导大家要节约粮食,不要剩菜剩饭,要光盘行动。我们的食堂也非常给力,一直以来尽可能地开发新的菜式,变着花样地给我们改善伙食,菜越来越好吃,倒剩菜剩饭的人越来越少了,现在很多员工慢慢地都养成了按需打饭的好习惯,吃多少打多少,不够了还可以去打饭窗口添饭。什么时候打饭窗口越来越多人说:“给我再来一点饭”的时候,说明我们“吃多少打多少”的意识越来越高了。当然我们在爱惜粮食方面有很大进步,这不可否认,但还是有个别员工浪费严重,没有和大家一起养成良好的“光盘”习惯,在这里呢通过《华城报》这个平台,想再次呼吁大家:特殊时期、关键时刻,习近平再次点名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再次强调粮食安全问题,意义极其重大!我们要跟身边吃饭“光盘”的员工多学习,我们全国人民都应该一条心,无论是在工作中就餐,还是在家就餐,都要大力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其实早在2013年,全国就开展了“光盘行动”,目的就是为了减少“舌尖上的浪费”。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提出要推进单位食堂节俭用餐,建立食堂用餐人员登记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做到按用餐人数采购、做餐、配餐。早在政策前,我们华城已经采取每周报菜的形式,员工想吃哪个菜报哪个菜,食堂根据所报的数量进行采买,其实这就是按需节约的一种措施和方法。
这些年,我们在浪费粮食上虽有所改观,但是部分人危机意识不足,没有认识到浪费粮食隐藏的社会风险和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有一句话很多人应该都听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所以我们更要拒绝浪费,健康、理性地吃饭,这也是化解粮食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亲爱的员工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大力推行“光盘行动”,推动餐桌文明,加强“爱惜粮食、反对浪费”的个人责任及社会担当。只有我们个人和社会一起为勤俭节约做出行动, “浪费点不算什么”的观念才能真正改变,才能树立起符合现代价值观的新时代生活观和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