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改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作者:hcmlcom发布时间:2011-07-13 被阅读:3097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得好“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产品合格不是标准,客户满意才是目的”,这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保持着一种想法为客户提供满意的质量服务。因为只有持有这样的想法:他们在自身行为上才会极力提高产品质量,随着客户需求变化而不断改进质量标准,达成客户的期望,并由此而产生的一个良性的质量循环。
产品管理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与不良品作斗争的历史,只要有生产活动存在,就有不良品的存在,改善品质将是我们的首要责任。
产品质量是做出来的,但是操作需要过程,因而对操作过程中的控制情况直接决定了产品品质。要想在操作过程中达到良好的品质,就需要质量管理者事先进行过程策划,明确操作过程中的控制要素,灵活应对紧急事件,并预防各类潜在的隐患问题,即推行预防为主、检验为辅的品质管理原则,进而推动全方位的质量控制。
以预防为主就必须在产品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充分重视品质管理,品质管理的重点从品检关转到预防,转到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上来。这不仅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而且可以减少许多品质问题而产生的不必要的浪费。这方面的教训在今年初的时候我们已深刻领教,可谓是痛彻心扉!
为使预防为主的品质观念真正落实到位,各部门、上下单位、平行单位及个人之间的品质信息沟通是质量过程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质量信息的获取及对质量问题改善效果的核查。
当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或不良征兆时,质量诊断在实际操作中尤为重要,在一次完整的质量诊断过程中,除了下达诊断书外,还应指出改进和提高方向、途径和措施,并在实施改进后确认改进效果,防止再发生和实现标准化,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关系,具体可分为三个部分:(1)确认诊断的正确性和改善效果;(2)防止类似质量问题再次发生;(3)总结质量问题的处理过程,并将有效部分列入作业标准。一个质量问题被正确诊断,并通过改进达到了预期目标的要求,仅仅是一个阶段的成果,绝不能认为可以一劳永逸,因为新的质量问题随时可能发生,所以质量诊断应处于随时待命状态。
质量改进取得成效所需要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员工素质、重视程度及能够投入的资源,随着工作的深入,企业领导和质量管理人员也越来越意识到质量改进实际上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需要持久的耐力和顽强的毅力。当然在整个质量管理及质量改善中间,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人的观念和态度。
我想每个人都是渴望被点燃的,人也是可以被点燃的。让员工真真实实能把企业当自己的家,能从心底为企业的发展强大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为企业遭受的损失、危机而自责和紧张。把企业与自己看成是一个共同的利益体。那么还有什么是我们不能做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