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华城报第39期
首页 > 华城报 >2011年华城报第39期我们交通系统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与交通局的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和员工交流一下企业文化,我们华城经过了十几年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已经成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实质上就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和战略发展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说一个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没有自己的文化,就等于没有方向。因为人的行为靠思维产生,思维是靠文化来归纳、引导,文化能提升人的素质,要管好人首先要统一人的思想,让每个人都明白做人的方向和做事的方法,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我们华城为什么这么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这是缘于我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六十二年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并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就是社会的发展必须要精神文明跟物质文明两者相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好了,从一个民族来说,可以提升整个民族的综合素质;从一个企业来说可以提高员工素质;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给子女良好的家教。所以文化其实就是一种教育,用什么样的教育才能使我们对社会有益、对他人有益、对企业有益、对自己有益,那么我们就要追溯到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就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回顾我们解放后的奋斗历程,我们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称为经济盲目性,就是大跃进时期;第二个时期是政治盲目性,就是文革时期;第三个时期就是经济快速型,也就是现在市场经济时期。我们对每个时期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三个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所以就有了不同时期的特色。
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平衡,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下,有时候精神要素会超过物质要素。举三个例子来说明:一是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共产党小米加步枪的部队为什么能战胜美式装备的国民党部队?这让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一个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二是文革时期,这段时期过于政治化,脱离了物质保障,脱离了人的根本需求,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是思想是高度统一的。三是现代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一些社会矛盾。这说明了每个时期的思想教育、文化建设都很重要,尤其是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更要注重于精神文明的建设。我们企业文化中有这么一句话:有了精神需物质,有了物质需精神;只求物质是动物,只求精神是神仙;因为我们都是人,所以二者应相宜。我们华城既重视物质文明的建设,又给予员工精神生活的享受,我们把这个平衡点很好地控制在六四比例,这样让员工得到物质保障的同时,也得到正确理念的引导。一个人如果脱离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那么这个人的财富越多,他的危害就越多;这个人的权力越大,危害社会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如果没有优秀的文化来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等于生活在一个迷茫的环境中,就会感到很累。所以作为一个企业,我们一定要通过企业文化来引导、教育、提升我们的员工,让他们认识到企业文化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企业都是有益的,我们的文化是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直观、最简单、最传统、最能理解的部分中提炼出来,因为只有文化才能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文化是造化人类素质的源头。
我们华城始终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实施,通过多种形式、多样活动来推广落实企业文化,我们每周一期的《华城报》上都是我们员工的文章,通过《华城报》,我们和员工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了解。报上的文章我每篇都看了,看了就会觉得身上担子更重了,因为我看到了员工对华城的信任、对未来的期望。我们现在办企业的目的,不再是刚起步时的为了生活而奋斗,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我们办企业、让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员工、为了社会,为了让已经进入华城的员工得到稳定的工作岗位和薪金报酬,为了减轻社会就业压力、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回报和奉献。我们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是为了给员工正确的思想引导,让员工在得到物质保障的同时,从综合素质方面也得到提升,从而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人人参与文化建设,把员工当成企业文化的建设者,因为企业文化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对人很有帮助,学好企业文化不仅员工本身能得益,他的家庭也会得益,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缺少对人的思想教育。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引导,没有追求正确的物质和精神平衡点,一个人就会很容易偏失正确的方向,就像阴阳不调和人会生病一样,所以尽管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这个成本如果之前不投入,以后就可能会失去更多,这就像预防生病和病了再去治的道理是一样的。一个企业也同样,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带来企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企业文化是为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员工的幸福生活、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我们的文化始终围绕着人:依靠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前提,提高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尊重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要求,为了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专门研究人的需求,因为只有人的需求满足了,我们企业就能得到员工的稳定和质量的保证,就能达到物质和精神相互平衡的真正的和谐。其实我们员工的需求很简单:工作量不要太大,工资待遇不能太低,工作希望是长久的、稳定的,知道这样的需求我们就要创造条件来满足这个需求,我们食堂吃饭,每餐有五个菜,员工可以自己点菜;我们员工公寓就像部队一样整齐、干净;我们的待遇在八年之内翻了一番……我们只有把员工当作自己的亲人,员工才能把企业当作他们的家;我们只有建设好企业文化,企业才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我们有些员工的第二代都进了企业,有些员工因为结婚、生孩子等原因离开了企业,过段时间他们还是再回来了,因为他们真正把华城当作了难以离开的家。现在有些企业说员工太难管了,特别是我们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但我认为员工都是好员工,关键看我们如何建立建设起优秀的企业文化,用正确的思想理念来引导员工,来提升员工素质、规范员工的行为,我们只有按照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硬的理论去建设、落实我们的企业文化,我们才能得到员工的爱戴,企业才能有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当今社会把无形的东西看得太淡了,把有形的东西看得太重了,实际上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有着深奥的道理,如果一个人的思想没有提高到一定的境界,进入一定的状态,那么是难以读懂和理解的。比如传统文化中说“吃亏是福”,这在眼下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时期,有这样理念的人会被人家说是傻瓜,但这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吃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奉献”,我们企业文化中也说过:成就来源于奉献。我们最遗憾的是,我们遗忘了很多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祖先给我们留下很多优秀的理念,比如定律和规律,我们后人把定律用得非常好,勾股定律、欧姆定律等,而把规律全部忘记了,所以我们的企业文化就是要运用好规律和定律,让无形和有形可以相互转化。《华城集团至诚恒业纲要》上的“恒业”就是说“业”要“恒”,必须要按照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做到“诚信”。在当前经济发展迅猛形势下,我们不要让经济的发展掩盖了我们存在的问题,我们要用文化来理清思路,用传统文化来面对现代社会,当然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来自于自己对社会上的是非的认知和鉴别,如何鉴别?我们区分的标准就是看是不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我们共产党的成功是因为为人民服务,按照党的宗旨是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我们的企业也要按照这个宗旨去做事,实事求是,让客户、让员工、让社会满意。我们华城带领着五千多名员工坚定不移地按照这个方向走,只有这样走下去,才会带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才会在企业运作中感到轻松,做人做事才会有正确方法。
华城做大靠大家,华城大了为大家,我们华城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正确的目标去前进,用文化引领企业发展,我相信,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富强,最终要靠先进的文化,要靠人的思想,要靠科学创新的理念,只要我们坚持按照自己的企业文化“诚信人和”往前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浙公网安备 33048202000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