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声,静静流淌,立谈之间,《华城报》已经走过整整十年了。2003年,从底蕴深厚的华城文化中孕育出来的《华城文化期刊》来了个华丽的蜕变,《华城报》自此崭新面世,它是华城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必然结果,又是一个企业文化发展的全新起点。时间是标注前进步伐的刻度,十年挑战,十年探索,十年润泽,十年成就,深厚的文化,奋进的企业,为《华城报》撑起了一片发展的蓝天。
站在今天,回望十年,《华城报》始终发挥宣传引导作用。从刚开始的月刊到2010年改版为半月刊,作为华城文化的构建者与传承者,作为企业内传媒工具,《华城报》承担了宣讲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的重任,时刻站在文化战略的高度,深刻理解和把握企业发展的定位和方向,引导广大员工统一思想理念,共同拼搏前进。企业肩负着生产、经营、创效益的重大责任,最需要的是稳定、团结,需要一支有超大凝聚力、超强执行力的员工队伍,打造这样一支队伍是所有企业不懈的努力和追求,而报纸便是很好的抓手和切入点。一张报纸也是有个性的,我们的《华城报》就带有强烈的华城特色,不仅体现在报纸纸质、版面和文字本身,也体现在报纸内部的精、气、神上,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决定了什么样的精神气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扬华城发展的主旋律,积淀和传承优秀企业文化,我们的《华城报》随着公司人性化管理的不断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推广,更加注重弘扬企业文化,在我们形式多样的文化强企活动中,花费了一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华城报》,被当作传播华城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虽然报纸不是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的地方,也不是直接用物质服务于员工,但《华城报》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精神产品的特殊作用,决定了报纸的经营活动与企业和谐、稳定紧密相连,决定了它以宣传企业先进的思想理念、精神追求为目标,使员工与企业的价值观协调一致,增强员工凝聚力,发挥出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智慧,为企业的发展添加能量。
站在今天,回望十年,《华城报》坚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作为直接面向员工的沟通桥梁,《华城报》始终把员工放在首位,以最朴素的语言、最真诚的感情致力于成为华城员工最热爱的企业文化建设阵地、最乐于耕作的精神田园。报纸是宣传企业文化、整合内部资源的一个平台,要有效发挥报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就要摒弃“一言堂”,不能是“祖国江山一片红”,而是要百花争艳才能活力无限。《华城报》是一份有思想的报纸,为了反映出企业最真实的现状,它贴近基层,贴近员工,发掘员工的潜力,聆听员工的心声,鼓励员工的斗志,成为员工展示自己的舞台。我们华城的工作和生活多姿多彩,我们华城的员工藏龙卧虎,让华城的特色流淌于员工的笔尖,这样来自员工的文章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能让报纸更加生动,丰富多彩,更容易赢得广大员工的共鸣,凝聚起员工的力量。只有这样以企业文化为魂,以员工的工作、生活、思想为形,《华城报》才能呈现活力,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如虎添翼。员工队伍是企业建设的主力部队,也是企业报建设的主力部队,只有调动他们参加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凝聚起员工的力量投身于企业建设。我相信,报纸一发便束之高阁的员工一直存在,那代表我们需要更大的决心、更久的耐心去做好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用心把《华城报》办好,进一步增加它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让越来越多的员工接受它,喜欢它,最终参与到《华城报》的建设中来,众口铄金,只有员工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员工的表达能显现出华城以人为本的特色,写出真正的华城精神,那才是我们华城文化最闪亮的丰碑。
站在今天,回望十年,有哪些经历深藏我们心间?有多少情景成为历史瞬间?那专属于我们与《华城报》之间的记忆,给我们的人生增添了多少印记?有一点我们永远要铭记:《华城报》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彰显华城文化,更是为了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给每一位员工,使员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分清是非,分辨善恶,做一个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创造者,真正体会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太平,社会安宁,家庭和谐,生活美满。用一颗真诚的心感恩党,感恩社会,感恩他人,感恩家人,这样才能感到自己的人生是那么的美好和幸福。一份经营成功的报纸不是企业仅作装饰用的漂亮却又呆板的花瓶,它更应该像一只雄鹰,眼光高远,搏击长空,有长远清晰的目标,有绵延不绝的力量。就如我们《华城报》,既铭刻着鲜明的企业文化烙印,服务于企业文化建设,弘扬企业文化理念,反映出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并且不断推动着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又诠释着一个奋进的企业为着全体员工和企业的未来所做出的努力和付出,记录着前进路上一个个故事、一幅幅图片,以点滴印记汇聚成斑斓长卷。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书青史,绘蓝图,《华城报》的发展需要你,需要我,需要我们每一位华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