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华城报第1期

首页 > 华城报 >2008年华城报第1期

过年习俗知多少?

作者:hcml发布时间:2008-02-19 被阅读:2416
作为中国人,对于过年的习俗最为关注,相传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不管男女老少,人人都要过年,然而,又有多少人讲得出过年的来龙去脉。为此,我们特摘编了春节习俗的相关资料,分数期刊登,以飨各位员工朋友。
春节的来历:
春节,俗称“新年”。汉族传统节日。是时,人们披红挂绿,敲锣打鼓、燃放鞭炮以示庆祝。后相沿成俗,形成节日。相传在尧舜时已有此俗,但称呼不尽相同。《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古时,岁首的时间亦不同。夏朝岁首与今相同,商朝在农历十二月,周朝改在农历十一月,秦和汉初则在农历十月。汉武帝太初元年采用“太初历”,规定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尔后,农历新年延续2000多年。辛亥革命后,采用阳历纪年,阳历元月一日为岁首,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民间过年,有除尘、祭灶、沐浴、穿新衣、守岁、说吉利话、吃年夜饭、送对子、贴年画、放鞭炮、拜年、走亲戚、接财神、闹社火,一直到正月十五逛了灯市,这年才算过好了。
扫尘节的来历:
据晋代《拾遗记》记载,扫尘可能始于帝尧时代,每逢春节,人们都要扫尘。扫尘必需的工具之一的扫帚,也是4000余年前的夏代之物,其发明者相传还是当时的中兴之主少康呢。
由于人们把春节扫尘视为大事,因此还用浮雕、铭文等形式予以记载、歌颂。创建于汉代的山东嘉祥县武王祠里有块石雕,上面的图案就是反映当时人们手持各种清扫工具搞环境卫生的情景。镌刻惟妙惟肖,栩栩动人。已出土的一些商、周时代青铜器上,也有从事洒扫的人形铭文。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除夕一节中写道:“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板,去尘秽,净庭户。”
现在各地都很重视春节前的大扫除。一般把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定为“除尘日”,每家每户都要扫屋除尘,干干净净过春节。
除夕的来历:
“除夕”, 俗称“年三十夜”。汉族传统节日。时在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写道:“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饮食习惯因地而异,北方人家多蒸馒头、豆包,剁肉馅包饺子,午夜吃“团圆饭”,南方人家是夜淘很多米蒸煮,叫做“万年粮米”,并将猪头煮熟切片做“年汤”,全家围桌而食。
吃年夜饭的来历:
“吃年夜饭”俗称“吃团圆饭”。汉族传统除夕饮食习惯。清·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中写道:“年饭用金银米为之,上插松柏枝,缀以金钱、枣,栗、龙眼、香枝,破五之后方始去之。”旧时年饭做好后,先供祖先,再合家聚餐。今民间仍盛行。年饭种类因地区、民族不同而异。
放爆竹的来历:
“放爆竹”是表示喜庆的一种方式。爆竹,亦称“爆仗"、“炮仗”、 “鞭炮”。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传起源于“庭燎”。庭燎是用竹竿之类作为火炬,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受热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劈啪”之声,以避山臊、恶鬼。火药发明后,将火药填充在竹筒里燃放,产生了“爆仗”。宋·高承《事物纪原》中说,三国时的马钧是第一个用火药做爆仗的人。宋代,人们普遍用纸,麻,火药为原料制作爆仗,样式有百余种,分为单、双响,并有了鞭炮。南宋·周密《武林旧事》中写道:“西湖少年竞放爆仗,……内藏药线,一燃连百余不绝。”清代焰火花炮面世。今湖南浏阳,江西万载、宜春、萍乡,素称花炮焰火之乡。燃放鞭炮为节日、喜庆所必不可少。
Copyright © 2005-2024 by 平湖华城茂麓制衣有限公司. 浙ICP备0500946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48202000251号


地址:浙江省平湖市经济开发区兴平一路508号 电话:+86-573-85091999 邮箱:master@hc-ml.com
嘉兴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 推荐  嘉兴经信电子商务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