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众说不一,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活动。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衹的护佑而举行庆祝活动,古老的习俗与众多的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给中秋挂上了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色彩、
到北宋时期,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蔚然成风。从明清时代,一轮明月东升时,家家户户都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和各种水果,一边赏月,一边畅谈。不少诗人在月下吟诗作画,写下了至今仍然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中秋赏月的习俗流传至今。瞧,月光下,人们在自家小院品尝月饼,欣赏月色。
在我们小的时候,家里还不是很富裕,到中秋节时每个小孩分到一个月饼已经很不错了,拿在手里,不舍得吃,大人吩咐要等拜月以后才可以吃。拿着只有和月亮比较,看哪个更圆,还担心着月饼会被月亮吃掉呢。现在想起,也是其乐融融。
无论是什么传说,这个传统节日都深深地寄托人们对和谐安定生活的向往和美好未来的祝愿,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面。一个节日,就像一个故事,情节美妙动人;一个节日,就是一种文化,内容绚丽多彩。在当今很多洋化的节日文化冲击中,愿我们更多地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共同传承华夏文明之精髓,发扬中华民族和谐之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