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那么喜欢看书、读书、悟书,而且沉醉在其中,乐此不疲。作为一名女性,看重的不是品牌服饰和化妆品,唯有书的馨香让我陶醉。“用华丽的服装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总是对这句话深信不疑,并以此自勉。
荳蔻年华,因家贫辍学,忙碌着一家七、八口人的家务活,洗衣服,做饭,养猪,喂小猫小狗,但空闲时总忘不了拿出读过的书来翻看,感受一下学生时代的乐趣。温故而知新,从书中汲取营养,找点乐趣,聊以滋养因退学而日渐干涸的心灵。
偏僻的小山沟里,信息是那样闭塞,与文化二字似乎绝缘。那个时代没有手机、电脑,就连几百块钱的电视机也没有,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山沟里还没有通电。唯一的信息来源便是偶尔从村子里别人家里借来的《今古传奇》《章回小说》等杂志,每每一本书捧于手中,便被书中的精彩故事所吸引,忘却了周遭的一切。家乡安逸、闭塞,却也蜚短流长,是书略略填补了我那段空虚、灰暗的青春岁月。
时移世移,时间兜兜转转,我借着改革的东风,来到了广东。外面的世界好精彩,看得让人眼花缭乱,但在五彩缤纷的浪潮中,五花八门的各种诱惑也频繁而至,我却无动于衷,唯有对读书的兴趣一如既往。一本上学时用过的《汉语成语小词典》时时伴我左右,陪我转战南北。那时上班的公司有一个图书馆,节假日休息时,借一本喜爱的书,伴着冬日暖暖的阳光,一看就是一下午。苦于年少无知的我对婚姻的些许恐惧,又憎恨于上辈人那些糟糕透顶的家庭生活,我便经常借阅一些诸如《知音》《爱情、婚姻、家庭》等杂志来指导自己,从书中形形色色主人翁的人生旅途中,我找准了自己的人生角色,怎样去扮演好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这个角色。现在想来,也是得益于书中的知识,是它们时时告诫我,让我检讨自己,升华自己,可以被任何人任何事打败,唯有不让自己打败自己,从而换来的是家庭的和睦,家中顶梁柱的万般宠爱及孩子的好学上进。每每追忆过往,微笑总会在嘴角上扬,也是书,伴我度过了人生中彷徨、迷茫的岁月。
人到中年,依旧对书痴心不改。这几年在华城更是坚持不懈,读《弟子规》《至诚恒业纲要》《诚信人和铸华城》《华城报》,让自己一颗原本善良的心更是柔和了许多,自觉总是成长不少,收获不少。以前那颗脆弱、多疑、敏感的玻璃心正日渐被坚强、笃定、淡然取代,而且里面填满的全是爱,亲人的、朋友的、同事的,不管是工作中、生活中、总能笑口常开,成了打不死的“小强”,烦恼自然也找不到我,是书,让我永葆年轻之心。
现代社会科技发达,手机、电脑、书店铺天盖地,得天独厚的生活环境让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新知识,但信息多了,广了,难免鱼龙混杂,负面的、肮脏的也夹杂其中。就像我们张董在文章中告诫我们的“我们学习知识,要懂得取舍,要有选择,要无欲则刚,入污泥而不染”。对于90后的孩子来说,特别适合看《弟子规》,让我们的思想沉淀沉淀,这样,不至于让自己游离太远,找不到方向。
鲁迅先生说过:“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而我想说:“与书相伴,一生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