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告诉我说:去年年底到外婆家,看到隔壁张阿婆的干女儿为张阿婆做了一双棉鞋,外婆也在场,而且她也拿起来试穿了,一个劲儿夸张阿婆家的干女儿手巧,这鞋做得好,穿上也暖和。从外婆的眼神里可以看出她很羡慕,所以妈妈也做一双给外婆吧。听了儿子的话后,我有点犹豫,因为我从来没有做过棉鞋。儿子反过来鼓励我说:妈,你在服装厂的技术科里也做过一段时间,难道一双棉鞋就难住你了,不会吧?我连忙站起来和儿子击掌,并且说:我要为你外婆做一双棉鞋。
心动不如行动,我连忙起身开着电动车往北门水洞埭赶去,那里有防滑的鞋底,还有做鞋需要的面料和晴纶棉。买好后,我急急忙忙赶回家,一看钟表,晚上六点半。我从隔壁家借来了鞋样,母亲的鞋码是39码,我按这个大小裁起来,母亲的脚宽,我把样板放宽了一点,为了让棉鞋保暖效果好,我把晴纶棉裁成二层,分别放在鞋面和鞋底上层,内胆也用了二层长毛绒布,于是开始认真地缝了起来。大约两个小时后,隔壁的李婶走过来串门,走过来看了我做好的鞋面后说:你必须拆。我有点失落地问:为什么呢?她说:你鞋后跟上口的缝头做得太少,倾斜度太小了,后跟上口与下口的倾斜度应该在1公分到1.5公分,这样穿着不仅舒适,而且你不论怎样加速走,也不会掉下来。还有一个建议,鞋面外口的滚边做的时候还要拉紧好多。只有拉紧,棉鞋才能像面包一样鼓起来,穿着舒适。听了李婶的话后,我恍然大悟,想不到做鞋还那么多讲究。于是我把花了两个小时做好的鞋面拆掉重新做过。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鞋做得有模有样,让我的母亲满意。到晚上十点半,我把鞋面和鞋底上层的托布做好了。接下来剩下最后一道工序,那就是用手缝针把鞋面与塑料底用尼龙线定牢。因为我把棉鞋做得很厚,手缝针只有使很大劲才能拔出来,手指也因此扎破了十多次,我才领悟了做鞋的不容易,到深夜十二点一刻的时候,我终于把棉鞋做好了。拿起棉鞋我想起小时候的冬天很冷,我和哥哥很早就睡了,我的母亲每天晚上睡得很晚,她要为家里的老人和我们兄妹几个做棉鞋和布鞋,一针一针地纳底,可以想象,我母亲的手不知道被扎了多少次。那时候的辛劳直到现在我才深有感触,体会到母亲为我们付出太多太多,并从来不求回报。
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有空多陪陪母亲,和母亲多沟通,多了解母亲的要求,无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母亲更多的关爱,永远做母亲的贴心小棉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