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城报第24期
首页 > 华城报 >2016年华城报第24期 《华城报》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刊登一些关于父、母亲的文章,每一篇文章,我都会认真去看,去读。因为只要是关于写母亲、写父亲的文章,总是那么真切感人。因为它来自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我们的员工朋友用真情、用真心在写,正所谓:胸中真情在,笔下鲜花开。
曾经,我也写过几篇关于父亲、母亲的文章,岁月如歌,即使我写尽人间铅华,写尽世道沧桑,却也写不完父母的千般恩,万般情。因为父母恩伴随我们一天天长大,像蒙蒙细雨滋润我们,哺育我们,一点一滴都溶进了我们的血液里。远在异地他乡,不能在身边时时侍奉母亲,唯一可以略略尽孝的方式,便是每个星期给母亲打电话,这成了我生活中的习惯。唯有如此,内心尚能获得一丝丝安宁,好像也只是仅此而已。
那个星期天,我又一如既往地给母亲打电话,一般情况都是母亲在讲,而我认真听。在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母亲不知为何又讲起了以前的一段令她久久不能释怀的往事,那时母亲刚好怀着我,四个月左右。七十年代初期生活是非常艰苦的,有一段时间天天吃苞谷面饭,就是用玉米粉末做成的。母亲由于妊娠反应,实在吃不下去,闻到那种玉米面的味道就恶心。那天早上出工时,便跟我姑姑讲,叫她不要做苞谷面饭,而做了一顿红薯米饭,就为这事,被我爷爷狠狠骂了一顿。其实,这件事我之前也听母亲说起过,而那时父亲也还在世,我也没觉得什么,听之任之,也没太在意。但这一次母亲又在跟我说,突然之间,我心里特别不安,感觉这件事已经成了她心中挥之不去的一种伤痛。直觉告诉我,我必须好好跟母亲疏通一下,理顺一下,要不然,母亲可能这一辈子都不能释怀。想了想,我便在电话里轻轻地跟母亲说:“妈,您也别总是把这件事放心上了,爷爷是旧社会过来的,比您那个时代还要苦,所以他也害怕饿肚子,他只想精打细算,细水长流。而您怀着孩子,那妊娠反应爷爷也不能体会,您也要原谅爷爷,也原谅自己,毕竟现在生活好了,有吃有穿,天天都有白米饭,就不要再想着那些不开心的事了。”“哦......”母亲似乎有所感悟,而我也如释重负。
在后来和母亲的通话中,我再也没有听到母亲说起这些事,看来母亲是真的将此事放下了。是的,现在物质生活丰足了,有吃有穿,老人可能更需要一些精神上的安慰。父母年龄渐大,越老越像小孩,有时一件事,一些话,他们可以重复说了几遍十几遍。其时,有时想想,他们是为这事纠结,而又找不出一个更合适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而我们做儿女的就要尽量多陪陪他们,多听听他们讲以前的事,有时还要学着做他们的心理医生,为他们排忧解难,孝顺的方式有很多种,而倾听、疏导、沟通是不可缺少的,排遣父母的心理症结,应该也是孝顺的一种方式吧。
浙公网安备 33048202000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