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城报第11期
首页 > 华城报 >2017年华城报第11期 平湖有句老话“吃亏就是便宜”。虽然这是句口口相传的老话,但有多少人能真正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遵照着去做的呢?
我记得在2011年,北京一家拍卖公司以1380万元的价格成交了一幅弘一大师的手卷,手卷上弘一大师书写了六个大字“安本分学吃亏”,这其实是一条家训,是弘一大师受邀为一户姓蒋的大户人家所书写,这幅家训最终能以1380万元成交,我相信除了弘一大师的书法价值外,其内容肯定也为这幅作品增值不少。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慢慢去体悟和实践这句古语。它其实也始终贯穿和渗透在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大家都不妨试问一下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肯吃亏吗?”是否常常为工作量的大小,工作时间的多少,甚至是因为一些琐事和同事产生这样那样的不愉快呢?其实只有真正把自己当成工作岗位的主人,才能做到不斤斤计较,自动自发地做好每件事,当然也包括很多分外事,从来没有“这反正不是我的工作,做了就吃亏了”“都是一样的岗位,凭什么我要做得更多”等诸如此类的想法。随着当今社会各方面的不断发展,职场上并不缺专业人员,缺的是职业化的人才,他们把自己的职业作为一种信仰,比别人更努力,更懂得付出。在工作中并不是多做事或多帮别人干点儿活就是吃亏。吃亏是一种贡献,你贡献得越多,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多。我们常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学会在适当时吃些亏的人绝对不是弱智,而是大智。星云大师说过:“现在中国人有个误区,以为挤垮了谁,超越了谁,就是比谁强,以这种逻辑在成长着。其实,一个真正的强者,不是摆平了多少人,而要看他能帮助多少人,能帮助别人,这是德,能帮到别人,这是能。有德、有能的才是强者。”
我们服装行业是一个特别讲求团队合作的行业,在工作中需要大家有良好的沟通,才能帮助工作的开展,然而每次沟通是否都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呢?不尽然,我们常常会因为工作上的一些琐事,不去理智分析,而是互相推脱,继而发展为恶语相加,你一句我一语,谁也不肯退让,都觉得谁退一步谁就吃亏了。其实互相尊重,认真听取不同的意见,兼容并蓄,共存共荣,整个团队才能和谐相处啊!
清朝学者张梦复先生说:“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要学习谦虚忍让,不能意气用事,这对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面对一切微小的不公平待遇,或者利益分配有所冲突时,能够退让、不和人争蝇头小利,才不至于遭受更多的损失。我们在现实中很容易看到,无论是人与人之间、团体之间,甚至国家、种族之间,往往只是一句话的不和、一件极小的事情,不能忍受,酿成许多惨剧,当事人往往后悔莫及。现在的很多家长对子女非常溺爱,不严加管教,只教孩子不吃亏,不教孩子关爱他人,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今后只会索取不会付出。学校里,同学之间争吵,孩子被打了,家长鼓励孩子还手,“我们为什么要挨打,我们不能吃亏。”更有甚者,家长和家长之间当着孩子的面,因为孩子间的一点吵闹大打出手,以暴制暴。这些为人父母者,以为教孩子不吃亏贪便宜的习性是今后生活工作的制胜法宝,其实适得其反,贻患终身。
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当年任潍县知县时,有一次,他的堂弟为了祖传房屋的一段墙基与邻居打官司,于是写信给他,想赢得官司。郑板桥看完信后,立即以一首诗作为回复:“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并写下“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两幅字。“难得糊涂”难道是真糊涂吗?“傻人有傻福”,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傻人不会算计,肯吃亏,因此他们无意中得到的,比精于算计的所谓聪明人费尽心机得到的还多。
宋明时期的儒学家林退斋先生,官做到尚书,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部长,他临终的时候,子孙们围着跪在床前,请求遗训。林退斋先生说:“没有别的话,你们只要学会吃亏”。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林退斋先生临终前还如此这般殷切叮咛后人,怎能不引起我们去认真思考呢?
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会吃亏是处事的一种睿智,是生活、工作的一种态度。我们一定要记住:吃亏决不亏,惜福才有福!其实一个人心胸有多大就会有多大成就。如果处处处心积虑、处处斤斤计较、处处争名夺利,哪还有精力提升自己?哪还有好状态面对生活?哪还有人愿与你为伍?请相信成功有方法,失败有原因,当你学会了吃亏,你就走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了。
浙公网安备 33048202000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