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城报第15期
首页 > 华城报 >2017年华城报第15期 在今年第十二期《华城报》上,有董事长在“承仁继善•德耀钟溪”钟埭首批道德模范工作室成立仪式上的讲话文章。小陆老师在《华城文化之声》里分享过这篇文章,我一边做事,一边听,感觉这篇文章特别好,特别符合我们日常生活方式和准则。
光听当然不过瘾,回家后,我又拿出报纸来一字一句地看。人到中年,依然坚持多年以来的爱好,看书看报。因为一些好的文字和好的文章,它会带给你不一样的启迪,它会唤醒你心中很多自己纠结而又无能为力的小疙瘩,就像感冒吃些感冒药一样,有时虽不能药到病除,但至少可以缓解一些疼痛,而且也是心灵上一种极大的安慰。
文章中董事长讲到道德,他很精准地诠释了道德二字的真正含义,即道是做人,德是做事;道是天,德是地;道是法,德是则;道是方,德是圆。道它代表着正义、正道、正气,德则涵盖了诚信、仁爱。董事长还跟大家分享了一个测试题,我内心触动特别大。假如要我回答,我是愿意帮助别人,而不是挖空心思去占人家便宜。因为在我人生的旅途中,我总是觉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这与拿什么奖、挣多少钱性质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我是骑电瓶车上下班的,每次在路上,我看见穿着我们华城厂服的同事在路上走,我就很想带她们一段,而且有好几次我也真的带过她们。我心里很开心,因为举手之间,我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当然我并不是说自己有多高尚,但那一刻,我内心是平和愉悦的。
从这篇文章中董事长也讲到一个佛教文化的因果关系,也就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愿意做一个善人、好人,而不愿意去做恶人的。在沧海桑田世事轮回中,今天你做了一件好事,当时没有什么,但多年以后,那种善举会不知不觉地赐福于你。我记得我父亲在世时也是这么教我们的:“赶个人情千日在,哪有人情不回来。”说的也是一个因果关系。前些年,我和老公有些小积蓄,亲戚朋友只要向我们借钱,我和老公从不吝惜,虽然不多,两千、三千也好,解别人的燃眉之急。当我们有困难时,别人也都很大方地支持我们,有的人甚至几万几万地借给我们,让我和老公感动不已。
工作中,我们也是这样,尽自己能力帮助一下别人也是蛮好的。因为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帮助的,你敬人一尺,人家回敬你一丈。“敬人者,人恒敬之; 毁人者,人恒远之。”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岗位,但岗位与岗位之间、前道工序与后道工序之间,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有时我们帮助了别人,尽管别人没说什么,但他内心一定会记得你的好,因为我们是人,而人是有感情的。董事长讲到,有时候我们要对事不对人,有时候又要对人不对事。像之前在我们裁剪车间做过的吴道其等同事,他们经常帮我们抬面料,虽然现在他们离开了这个岗位,但我仍然记得他们的好,一想起来,心就暖暖的。工作中,有时我们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但就像董事长告诉我们的,我们不必为此大动肝火,非要争个面红耳赤,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伤人伤己,一点也不划算。当然,人是有些情绪波动的,有时自己心中小魔鬼作怪,让我们脑子发热,说一些过激的话,做一些过激的行为,但我们也要在这些错误中慢慢修正自己,每天对着镜子看看,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的所作所为可取不?每天多多检讨一下自己,如古人所说“吾日三省吾身”。这些都是靠自己去学习,去慢慢修炼的,这样才能让自己尽量往一个充满阳光和正能量的方向走。
有人会说: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容易,但做到很难。我也这样认为,正因为做到很难,我们才要修心。是人都会犯错,但我们不能一错再错,错上加错,那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只要我们时刻秉持一颗善良的心,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多看看别人的长处,那做人做事也不会那么难了。
浙公网安备 33048202000251号